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从田野、课堂到舞台 ——以广东连南排瑶长鼓

来源:大舞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1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居住在广西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等地,有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。排瑶属于盘瑶支系,主要聚居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大坪镇、香坪镇等地。每逢农

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,主要居住在广西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等地,有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。排瑶属于盘瑶支系,主要聚居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大坪镇、香坪镇等地。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,他们会举行隆重的“耍歌堂”活动来祭祀祖宗、庆祝丰收。届时,大家跳起热闹欢快的长鼓舞。该舞蹈动作优美,气势宏大,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,被列为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保护名录。其学术价值和艺术实践深受省内舞蹈界的关注,尤其是高校教育系统,包括非遗传承、学术研究、舞蹈创作以及课堂教学等。

一、田野里的长鼓舞

田野里呈现的长鼓舞,指的是连南排瑶原生形态的长鼓舞,它们在民间生发、传承、发展。风格动作相对比较稳定,由村寨老艺人手把手传承,范围集中在寨子之内。因此,每个村寨的风格有各自的特色。比如,连南县城三江河以南的油岭、南岗、三排等瑶排的动作以跳跃旋转为主,节奏明快,动作幅度较大,热情奔放,刚中带柔;而三江河以北的军寮、大坪、大掌等瑶排的动作以有韵律的上下颤蹲或深蹲为主,节奏稍慢,动作幅度较小,矫健优美,柔中带刚。[1]

耍歌堂有大歌堂和小歌堂之分,大歌堂每十到十五年举办一次,活动持续三到九天;小歌堂每三、五年举行一次,活动持续一到三天。清朝屈大均撰写的《广东新语》记载:“岁仲冬十六日,盖田野毕也,诸瑶至庙为会,名曰耍歌堂,男女集跳舞唱歌。同时自由结婚,礼仪简单”。活动之前,要在祖祠举行各种祭祀的仪式。随后,全村男女巡村游行。最后,来到田野空地举行欢庆仪式,女人手拉手站成一排排唱着瑶歌,男人头系红布,插上翎束,在歌声、鼓声、音乐声中跳起长鼓舞。

过去,长鼓舞的动作程式分为36 套72 节。动作内容丰富,且繁琐复杂,每套动作由程式性动作(“开鼓”)、表演性动作、程式性动作(“收鼓”)组成。而每套动作在舞蹈过程中只变换其中的表演性动作,头和尾的程式性动作不变。连南县油岭排的长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——唐桥辛二公,自幼喜爱长鼓舞,并努力学习了多年的长鼓舞,是排瑶公认的“鼓王”,完整记下了36 套72 节长鼓舞动作。但由于完整的长鼓舞程式动作过于繁琐,许多学习者望而却步,极不利于长鼓舞的普及与传承。因此,唐桥辛二公将长鼓舞融会贯通、精简整合为起鼓、起堂、大围、交替、靠背、穿插、四方、围鼓等八套动作,用于传承。

二、课堂中的长鼓舞

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高校舞蹈专业的主干课程,主要是教授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,有汉族的花灯、秧歌以及维吾尔族、蒙古族、藏族、朝鲜族、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舞。这些民间舞蹈都是老一辈舞蹈教育工作者几十年不断深入民间,通过对原生态民间舞蹈进行收集、整理、分析、提炼,再创编成教学元素、组合、短句用于课堂教学。长鼓舞是岭南特色的民间舞蹈,广东省内的高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引入课堂,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。

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(原广东舞蹈学校)建于1959 年,是广东省开设舞蹈专业(中专)最早的学校,也是最早将长鼓舞等民间舞蹈引入课堂的学校。该校注重对岭南舞蹈教学品牌的打造,走出了“民间采风—课堂教学—作品创作—回到民间”这条艺术传承之路。其创编的《广东排瑶长鼓舞组合》是几代教师多次艺术采风、收集素材、整理加工而成的课堂训练组合。2006 年获得了第八届“桃李杯”精品组合比赛一等奖。2016 年,该校还成功举办了 《传承——情画岭南》舞蹈专场晚会,公开展示了长鼓舞单一训练、课堂组合等。组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,有专门的单一性(动作元素)练习、动作与鼓点节奏的练习、双人的对舞练习以及表演性、功能性练习等。组合中还融合了蹲、跳、转的短句,并反复练习。这不仅让课堂组合符合田野中的动律特点,而且也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,达到训练目的。不仅注重动作与韵律之间的相互配合、人与长鼓之间的相互配合,同时也兼顾了训练性、表演性和民族性。

近年来,普通高校舞蹈院系对本土民间舞蹈的关注不断升温。例如,华南师范大学舞蹈系从2006 年起致力于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,始终以“采于民间,研于课堂,创于舞台,授于社会”为宗旨。学生们从大三开始在民间舞课中学习长鼓舞,每周2 次课,课堂组合分为单一组合、综合组合和表演性组合,循序渐进。2018 年在该校举办了“非遗舞蹈进校园——舞蹈课例展示暨论坛”活动,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一同探讨、交流,展示了近年来保护非遗舞蹈的成果。活动期间,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唐桥辛二公,以及他的儿子唐桥好三、孙女唐乔琳来到现场,亲自教授长鼓舞。2019 年4 月,该校在广州大剧院举办了非遗舞蹈专场晚会 《粤舞中华》,展示了许多非遗舞蹈研创成果,其中就包括排瑶长鼓舞《汪嘟》。还有,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的教师们多次深入连南采风,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,向老艺人学习长鼓舞,并整理、编创出八套组合。从基本体态、击鼓动作、手和脚的位置、基本动律、基本步法出发,大致可以分为上身与下肢两部分的练习。在上身练习中,有上身与手的动律组合、舞姿组合、表演性组合、对鼓组合;在下肢练习中,有蹲颤动律组合、步法综合性组合、双人单鼓组合、技巧组合(女)。此外,还有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、韶关学院等院校都将长鼓舞引入了课堂,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。

文章来源:《大舞台》 网址: http://www.dwtzz.cn/qikandaodu/2021/0219/629.html



上一篇:有“声”舞台更精彩 ——儿童戏剧中的音乐活
下一篇:神话故事西游记在幼儿园大班廊间游戏中的融合

大舞台投稿 | 大舞台编辑部| 大舞台版面费 | 大舞台论文发表 | 大舞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大舞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